粵劇大全
廣東粵曲王
粵劇曲丨世代傳承之文化經(jīng)典
品精品粵劇,讓粵韻慢慢流進(jìn)你的心田
粵劇源自南戲,是以明清時(shí)期流入廣東的海鹽腔、弋陽腔、昆山腔、梆子腔等諸腔為基礎(chǔ),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間音樂所形成。清代咸豐、道光年間,廣東本地班在演出中以“梆簧”(西皮、二簧)作為基本曲調(diào),兼收高腔、昆腔及廣東民間樂曲和時(shí)調(diào),用“戲棚官話”為基本語言,間雜以粵方言,逐漸形成粵劇。1912年前后,粵劇演出基本上已改用廣州方言,表演體系日趨完善,開始在梆簧中穿插民歌小調(diào),并改假聲演唱為“平喉”演唱
粵劇經(jīng)典選段合輯2
粵劇王第七輯
粵劇小曲專輯
粵劇合集
錄制時(shí)間:1960年 發(fā)行時(shí)間:2006年 粵劇《帝女花》為戲曲大師唐滌生50年代末所撰,唐用詞優(yōu)雅感人,加上他大量采用古典,重視樂曲的配合,令到他的劇本更覺典雅。1957年首演,是香港著名粵劇編劇家唐滌生在1957年6月的作品,非常著名,也是任劍輝和白雪仙的粵劇戲?qū)?,更是仙鳳鳴粵劇團(tuán)最為人傳頌的粵劇。 故事講述明末思宗長女長平公主年方十五,因奉帝命選婿,下嫁太仆之子周世顯,無奈闖王李自成攻入京城,皇城遂破,崇禎手刃眾皇女后自縊。長平公主未至氣絕,被周鐘救返藏于家中。后來清軍滅了闖軍,于北京立國。長平公主知悉周鐘欲向清朝投降,幸得周鐘之女瑞蘭及老尼姑之助,冒替已故女尼慧清,避居庵中。世顯偶
粵劇小曲第四輯
粵劇《紫釵記》被公認(rèn)為唐滌生創(chuàng)作中最成熟的作品,曲詞齊整,華麗優(yōu)美。葉紹德先生尤為推崇。 唐滌生於1956年改編自明代湯顯祖所著《紫釵記》,共八出,1957年8月30日在香港利舞臺首演。湯顯祖版本的《紫釵記》,據(jù)唐人小說《霍小玉傳》及其本身作品《紫簫記》所改編,併改變其原來的悲劇結(jié)局為才子佳人故事。主角是唐朝詩人李益(任劍輝飾演),淪落娼家的貴族女子霍小玉(白雪仙飾演),身份神秘、扭轉(zhuǎn)男女主角命運(yùn)的"黃衫客"。李益、小玉兩人一見鐘情,後來發(fā)生變故,不能長相廝守,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。
支持廣東粵劇